close

社交是必需品嗎?

人一定要去社交嗎?如果不社交會不會很孤獨?維持社交、人際關係是生活必需品嗎? 告別無效社交,減少自我內

實際上,只要你身處各種關係當中,就一定會有社會交往或者人際互動。有時這會成為我們生命中難得的滋養時刻,但有時也會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,讓我們感到非常疲憊,尤其是當你在一段關係中沒有任何收穫,或是必須不斷去討好別人,又或是被別人忽略時,就會越發感到被消耗,委屈感、孤獨感隨之而來。在這些時刻,我們情願一個人待著,也不願去社交。

然而,社交又是人類的基本需求,每個人都需要分享和互動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說:「生活中沒有『他人』的存在,比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更加讓人無法承受。」社交是我們在自我社會化時的一種能力,也是人類認識自我、理解他人和感知社會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。但是,不是每一段社交關係對我們來說都是有益的,只有真正能滋養我們、讓我們感到舒服的關係,才是我們需要的關係。

從生物角度來說,人是群居動物,不是獨居動物。

沒有社交,個體很難獨自生存,因為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事情都需要人與人合作才能完成。尤其在原始社會,想要生存,人們就必須彼此合作、彼此依附。嬰兒剛出生時需要被媽媽照顧,爸爸外出打獵給家庭提供食物,孩子長大後逐漸開始對家族有所貢獻,也開始照顧衰老的上一輩,直至死亡。

這個過程就是人類自古以來群居的生存方式,充滿了合作與分工。因此,一個有效的社交關係一定不是一方單方面的付出。

好的社交能夠為我們帶來歸屬感維持社交、人際關係是生活必需品嗎? 告別無效社交,減少自我內

當一個人與其他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連結時,就失去了歸屬感,同時自己也會產生強烈的虛空感。你會發現,自己身邊沒有家人、沒有朋友,沒有人關心你,更沒有人牽掛你,似乎全世界都把你遺忘了,這種感覺非常糟糕。

在《魯濱遜漂流記》中,魯濱遜長期獨自一人生活在一個孤島上,內心空虛而絕望。他用撿來的皮球做成人偶,說話給人偶聽。在這裡,人偶就是一個很好的陪伴客體。

一個長期處於沒有連結狀態的人,更容易出現憂鬱傾向。

要解決虛空感,一般有兩種方式:一種方式就是積極地與他人建立連結,來到我這裡的一些年輕來訪者,他們會經常組織和參加各種各樣的群體活動,一起出遊、一起運動,其潛意識就是在尋找一種群體中的存在感。

另一種方式是讓自己的內在充實起來,當內在的自我相對豐盈時,比如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,有自己熱愛的事情,並能從中獲得很多成就感和滿足感,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,虛空感也會減少。

好的社交能幫助我們獲得成長與成就體驗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創藝彩妝 的頭像
創藝彩妝

創藝彩妝造型部落格

創藝彩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