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作一段時間後,有些人會開始思考目前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。然而,當想要整理履歷時,卻又面臨了一個傷腦筋的問題。許多上班族可能參加過競賽或課外活動,但不知道如何將這些經驗濃縮成一個統整性的資料,並連接到想要應徵的職缺上,不清楚如何凸顯自己的亮點。
事實上,現在不少人力銀行系統都設計出AI來幫忙求職者優化履歷,因為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,獲得面試機會,履歷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人力公司行銷長蔡宜蒨表示,如果以中長期來考量一個職涯機會,通常建議一份工作最好有所累積和作品,再考慮轉職。比如說,專業累積是否有達到一定程度,能夠幫助找到下一份更好的機會;又或者是在離開之前,是否能夠有一個很漂亮的作品集,或是達到了某個程度的里程碑,這個時候再轉職,通常比較容易找到較好的機會。
對於許多社會新鮮人或職場資深員工來說,對未來仍有想要的規劃與願景,需要思考目前的工作是否有學習機會和資源,能否提供期待相符的薪水,以及未來是否還能賺更多。北市青年局諮詢員林依潔建議,應該要釐清職涯的順序和需求。她舉例說明,曾經有一位民眾原本從事會計採購工作,想要轉職成為資料分析師,但轉了半年都沒有成功。儘管他有去上相關的課程,學習數據分析和資料趨勢等知識,卻仍然感到很苦惱。
林依潔建議,可以將轉職的過程想像成跳棋,慢慢從原本的工作跳到與數字整理相關的工作,或是培養相關的專業興趣,而不是只有唯一一條成為資料分析師的路徑。事實上,想要轉職並不比跳槽容易,因為是要從一個不同領域的工作轉換,自己必須要有所技能提升。蔡宜蒨強調,重點是千萬不要跨領域跨太大,失敗率可能會高達5成以上。
蔡宜蒨進一步解釋,通常建議在轉職時不要一次有太大的變動,可以參考攀岩時的技巧「三點不動一點動」。意思是當在轉職時,不要同時挑戰產業別、職務領域別和職級等三種不同的變化,否則很有可能又跨產業,又挑戰不同的專業,還要面對不一樣的主管責任,失敗幾率就會比較高。
許多人會說「不喜歡就走」,但總是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更要避免老了之後真的一無所有。工作能不能學到東西又賺到錢是件重要的事,如果都得不到,這就得要準備另尋出路了。上班族Penny認為,主管的管理風格和同事之間的交流互動,是能夠快速吸取資訊的方式和管道,如果這兩個管道都沒有辦法真正運作起來,她就會開始尋找其他的機會。畢竟工作不外乎就是從中獲得成就感,以及賺到足以養活自己的錢。
近年來,Z世代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雖然薪水固然重要,卻都希望這兩件事不要牽扯不清。人資專家提醒,要把重點放在自己所有的成長和進步上,思考自己是否更重視學習或報酬。而對於轉職,人資專家也建議,還是要讓履歷能夠多一點資歷,增加成功轉職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