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中兩國日前在瑞士進行貿易談判,雙方達成共識,川普也宣布將對中商品關稅從145%降到30%,中方則從125%降至10%。對此,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教授陳松興在網路節目《台灣大時代》中表示,美中雙方都有國家內部的壓力,經濟的壓力太大,因此必須尋求方式減緩傷害,並呼籲未來90天進行投資仍要審慎看待。
陳松興指出,此次美中的會談比預期更快達成共識,但中國比美國人能夠耐苦且中國人儲蓄力相當高,所以能觀察出川普的意圖,從國際角度來看等於是回到了4月9號宣布暫緩關稅政策的時間點。談判內容未包含鋼、鋁、汽車和芬太尼,若除去芬太尼的20%關稅,美中雙方皆降到10%,美方壓力可能較大。但對中國而言,仍有細節需要談判,因為美國除了要求商品交易外,還要金融業和其它的服務業的市場准入,因此90天之內一定很波動。
中國在談判中許多事項也未進行承諾,目前中國先恢復交貨波音飛機,但交貨時間個別決定。但美國很需要稀土,因為稀土對美國高科技行業和國防工業相當關鍵,稀土雖有庫存但庫存有限,若稀土問題無法解決,美國產業可能面臨困難,中國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在稀土方面讓步。美國此次施行關稅政策的過程中,中國為了反制,取消了部分農產品的訂單,此舉對美國農業州造成影響,農業州川普支持者占多數,可能對未來選舉造成影響。
針對美元霸權產生危機的說法,陳松興說明,美元霸權的建立是長久累積下來的結果,因為美國本身的市場具有一定的廣度、深度和可信度, 美國的債務是最核心,但美國每一年就把美債放寬,導致債務不斷的上升,尤其在川普第一任的任內,美國債務上升速度相當快。若要靠關稅增加收入、減少財政負擔的可能性不高,因為關稅僅占美國歲入2%,若其他國家無法信賴美國,若未來跟美國沒有貿易順差、美元外匯,便無理由再去購買美元資產,美債將失去價值。美國今年有將近8兆多美元債務到期,因此美國必須緊張,若6月到期的美債各國央行購買意願不高,殖利率上升利息負擔會更重。過去幾年大部分國家都在賣美債,只有台灣特別明顯增加對美債購買。
目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商想改變目前的貨幣體系,未來可能用區塊鏈、數位的方式達到,但各個貨幣基礎仍要使用黃金,所以在過去幾年,各個國家的央行似乎都在增持黃金作為準備,但是全球黃金的開採跟供給是固定的,因此黃金價格可能會繼續上漲。經濟增長和貨幣實力有關,歐洲在烏俄戰爭後,徹底對美國失望,因此決定使用7000到8000億歐元重新再武裝歐洲。歐元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就儲備貨幣, 歐元經過景氣循環到達了低點,目前大量的財政支出,可能使未來幾年的經濟成長較好 。而美國今年無法避免經濟成長的遲緩,還存在很多變數,甚至可能出現較蕭條的情況。因此美國聯準會到目前為止都表示要繼續觀察。對於美國聯準會下一步的計畫,陳松興預測,最快行動要到年底。
陳松興認為,人民幣目前不適合作為儲備貨幣,因為中國跟全球南方國家的貿易關係雖有一定程度交易上的成長,但人民幣無法自由轉換,可流通性不高, 大眾對持有人民幣存在較多的顧慮。他建議,對投資人而言,目前看來黃金受機構歡迎,但是主要為大戶操作,對一般大眾或是企業來講,歐元較具吸引力,因為歐元有成長空間。美元目前短期內還是不會喪失,而日圓因為它的經濟,目前還是看不到真正的亮點。